close
過去的台灣印象,農村的夏夜,搖著幾支短破的竹扇,在三合院的門口拉一板凳乘涼,看埕裡的孩童玩耍,是極其舒服的事。婆媽們晾衣洗碗,總說
些閒話,聊些故事。孩子們等父親們回家,那一個個白汗衫身影,有挑著長扁擔,有推著小吃推車,有騎著腳踏車,總趕著日落時分回家。晚餐的味道,一碗飄香的滷肉飯,就是極好的,極好的好日子。
台灣美食裡頭,滷肉飯堪稱是庶民文化的代表作。香噴噴且粒粒分明的白米飯,搭配上油膩膩又肥且嫩的滷肉,不僅製作工序簡單,滋味讓人流涎,更重要的是它能迅速地使人補充體力。自農村社會時代起,人力便是重要的資源,耕田種地需要體力,經商奔波也需要體力。家鄉的老奶奶常說,人要有體力,有了體力才好繼續拼搏,忙碌生活。一碗滷肉飯,滷汁怎樣燉煮是技術靈魂之所在,大多是用五花肉先將豬油煸炒出來,加入紅蔥頭、白蒜青蔥、糖、醬油蠔油等配料拌炒,最後再以米酒、水等燉熬,每位婆媽都有秘而不宣的獨到配方,讓孩子們念念不忘。而完美提煉這千百種滋味,取得一個大眾化口味平衡的店家,則不得不提及鬍鬚張滷肉飯了。
它是少數將台灣小吃標準化工業化的飲食業者,一掃過往小餐車在路旁擺攤子的形象,鬍鬚張多以窗明几淨的店鋪面貌示人,服務員各個訓練有素,必定配戴鴨舌帽包住頭髮,配戴口罩避免飛沫,並且穿著塑膠圍裙防水抗油,不再有一絲污糟的疑慮。帶著現代化的管理方式,切菜、切肉、包便當、 收單結帳、領座點餐,每個店員各司其職,動作俐落流暢無阻滯,桌上更放上服務鈴,時時重視顧客回饋,儼然是西方速食業者的模樣。但不同的是,鬍鬚張還是保有了幾項台灣味道台灣風格。裝修用的是白鐵流理台,桌上放著白抹布,一旁是白鐵冷凍庫,並不有顯著美感,但耐用務實不花俏。且店員有中年人,亦有年輕人,招呼的方式並不統一一致,在話語中還能聽見個性和一股人情。整體的企業形象,也呈現一種不斷努力優化自己的小吃業者,不僅有外帶市場、更有禮盒販售、居家湯品料理包等開發。求新求變,很有過往農村勤勤懇懇的情懷,讓人眷戀。
鬍鬚張除了工業化小吃之外,它更以滷肉飯入選到了外交宴席之中,滋味的把握自是不差的。我點選的高麗菜清脆好吃,上面還淋著鹹香的蒜蓉醬和滷汁,而紅麴燒肉特有咬勁,外皮裹著粉香脆鹹甜,和旁邊白細薑絲一口吃下,很是提味。滷肉飯更是必點的,滷汁淋下,白米粒粒在口,滷肉香軟地化開,油香滿溢嘴中。今天又是辛勤的一天,務實工作按時吃飯,就是過著極好極好的好日子了。
李海達,海上來的新古風女子。
一個寫作的人,平時寫天寫地,寫人生寫人情。
覺得生活就是書畫琴棋詩酒花,柴米油鹽醬醋茶。
IG: hilda.lantern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hilda.lantern/
FB:@hilda.lantern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ilda.lantern/
微博:海达_墨迹大灯笼
簡書:海达_墨迹大灯笼
個人主頁,全部文章在這裡喔:http://blog.hildali.com/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